close

一、魚病的發生的共同特徵
1.活動情況失常。 生病的魚一般離群獨遊,它們或在水面池邊緩慢游動,或忽上忽下;有的身體失去平衡側臥,或在水中打轉;有的甚至在水中狂遊等。
2.身體的形態和外表顏色發生一定的變化。 多數病魚會出現體質虛弱,頭大身小,顏色發黑或者局部變淡或變紅。
3.吃食能力下降或不吃食。 在養殖過程的早、中、晚巡塘時,如果發現魚群中有上述現象,初步可判斷魚是生病了,但患什麼病還要調查了解病因和病症,採取措施,抓緊治療。

二、魚病的檢查和診斷
(1)現場調查

1.了解魚出現的各種異常現象
魚生病後,不僅在體內外出現各種病狀,同時,在水中也會表現出各種異常現象。 如全身發黑、離群獨遊、攝食量突然急劇下降等。 魚病發生往往有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魚病,病魚一般在體色、外觀和體質上與正常魚差別不大,僅病變部位稍有變化,但一經發病,死亡率急劇上升。 而慢性型魚病,則往往體質消瘦、活動緩慢、體色發黑、離群獨遊,死亡率一般呈緩慢上升趨勢。
因農藥或工業污水排放造成魚類中毒時,魚會出現跳躍和衝撞現象,一般在較短時間內就轉入麻痺甚至死亡。 由寄生蟲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緩慢的逐漸增加,指環蟲、三代蟲的侵襲在短期內可造成大批死亡;魚類中毒,則往往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大批魚類死亡。 因此,迅速到現場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對於魚病的及時診斷和處理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了解水質和環境情況
水溫與魚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各種病原體都有其繁育生長的最佳溫度範圍。 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在水溫25℃以上時,毒力顯著增高,水溫降到20℃以下時,則毒力減弱,病情減弱或停止。 但斜管蟲適宜在水溫12~18℃時大量繁殖。 小瓜蟲適於生長和繁殖的水溫在15~25℃,10℃以下或高於26℃時,則停止發育。 觀察水的顏色,對水質情況也可作一大致了解。 水中腐殖質多時,水呈褐色;水中含鈣質多時,呈現天藍色;微囊藻大量繁殖時,水呈綠色;城市排出的生活污水,一般呈黑色;當被污染水源污染時,因污水種類和性質不同而出現不同的顏色,透明度也會隨之大大降低。

3.了解飼養管理情況
對投餌、施肥、放養密度、放養品種和規格、各種生產操作記錄以及歷年發病情況等都應作詳細了解。 放養密度過大,魚攝食不足,體質差,對疾病的抵抗力弱,也容易引起疾病。 投餌量過多容易引起水質惡化,形成缺氧,影響魚的生長,給病原微生物創造了條件,引起魚發病。 水質過瘦,餌料生物缺乏,又容易引起跑馬病;萎癟病的發生。 拉網等操作造成魚體損傷、容易引起白皮病和膚黴病等。


(2)病魚的檢查

1.魚體的檢查
魚體的肉眼檢查簡稱目檢,目檢可以觀察到病魚體表現出的各種症狀,對於某些症狀表現明顯的疾病,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憑藉經驗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另外,一些大型病原體如較大的寄生蟲,肉跟也可觀察到。 一般病毒性和細菌性魚病,通常表現出充血、發炎、腐爛、膿腫、蛀鰭、豎鱗等。 根據病魚表現出的症狀,大致確定為某種類型的魚病;寄生蟲引起的魚病,常表現出粘液過多、出血、羽點狀或塊狀的孢囊等,對魚體的檢查,主要檢查體表、鰓、內臟三部分。 檢查順序和方法如下:
2.體表
將病魚置於白搪瓷盤中,按順序從嘴、頭部、鰓部、體表、鰭條依次觀察。 寄生於體表的線蟲、錨頭鳋、魚鲺、鉤介幼蟲、水黴等大型病原體肉眼就能確定。 對肉眼看不出來的小型病原體,則主要根據表現出來的症狀加以辨別,口絲蟲、車輪蟲、斜管蟲、三代蟲等引起的病狀,一般會分泌大量粘液,有時微帶污泥,或者是嘴、頭以及鰭條末端腐爛,但鰭條基部一般不充血。 癤瘡病則表現為病變部位發炎、膿腫。 白皮病病變部位發白,粘液少,用手摸有粗糙感。 复口吸蟲表現出眼球混濁,後期出現白內障。 但有些病症,如鰭條基部充血和蛀鰭,則都是赤皮病、腸炎、爛鰓病以及其他一些細菌性魚病的病症之一;大量的車輪蟲、斜管蟲、小瓜蟲、指環蟲等寄生蟲寄生於魚的體表或鰓上,同樣都會刺激魚體分泌較多的粘液。 目檢可以初步診斷體表寄生蟲病,但對其他疫病,目檢僅僅是診斷的第一步。


3.鰓
檢查鰓部,主要是檢查鰓絲。 先看鰓蓋是否張開,然後用剪刀小心把鰓蓋剪掉,觀察鰓片上鰓絲是否腫大或腐爛,鰓的顏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等。 如果是鰓黴病,則鰓片顏色發白,略帶微紅色小點;若是車輪蟲;若是細菌性爛鰓病,則鰓絲末端腐爛,嚴重的病魚鰓蓋內中間部分的內膜常腐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形“小窗”;斜管蟲、鰓隱鞭蟲、指環蟲、三代蟲等寄生蟲引起的魚病,鰓片上則會有較多粘液;若是中華鳋、雙身蟲、狹腹鳋、粘孢子蟲孢囊等寄生蟲,則常表現為鰓絲腫大,鰓蓋脹開等症狀;小瓜蟲、孢子蟲大量寄生時,肉眼即可見大量白點,因此常被稱為“白點病”。


4.內臟
檢查內臟時,將一側腹壁剪掉,注意不損傷內臟。 先觀察是否有腹水或肉眼可見的較大型的寄生蟲。 其次是觀察內臟的外表,如肝臟的顏色、膽囊是否腫大以及腸道是否正常,然後將靠近咽喉部位的前腸和靠近肛門部位的後腸剪斷,取出內臟後,把肝、腸、鰾、膽等分開,再把腸分為前腸、中腸、後腸三段,輕輕去掉腸道中的食物和糞便,然後進行觀察。 絛蟲、吸蟲、線蟲等內寄生蟲,很容易就能看到;如果是腸炎,則會發現腸壁發炎、充血;如果是球蟲病和粘孢子蟲病,則腸道中一般有較大型的瘤狀物,切開瘤狀物有乳白色漿液或者腸壁上有成片或稀散的小白點。

(3)魚病的鏡檢
1.檢查時應注意的事項:
2.用活的病魚或剛死的病魚迅速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查。 因時間稍長,魚體腐爛就很難正確論斷。
3.取樣時要保持魚體濕潤。 因魚體乾燥後,病魚的症狀也會變得不明顯。 因此,應將病魚裝在帶有原飼養水的桶或盆裡拿出檢查。

(3)檢查方法
1.載玻片法取下一小塊病灶組織或一小滴內含物,放在乾淨的載玻片上,滴入一小滴清水或鹽水,蓋上蓋玻片,輕輕地壓平,先在低倍顯微鏡下檢查,分辨不清或可疑的可再用高倍鏡檢查。
2.玻片壓縮法用兩片厚度約為3~4毫米,大小約6×12厘米的玻片,先將要檢查的組織或者是器官的一部分以及粘液等,放在其中一片玻片上,滴上適量的清水或生理鹽水,用另一片玻片將其壓成透明的薄層,即可放到解剖鏡或低倍顯微鏡下檢查。
3.應該重點檢查的組織器官
魚的各個組織器官、血液都可能有病原體存在,但在生產實踐中,特別應該重點檢查的部位是粘液、鰭條、鰓、腸胃、肝臟。
4.粘液在魚的體表粘液中,往往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病原體,如顫動隱鞭蟲、口絲蟲、車輪蟲以及吸蟲囊蚴等,粘孢子蟲和小瓜蟲的孢囊肉眼也不易區分。 在檢查時,先用解剖刀刮取魚體表的粘液,然後按照鏡檢方法將粘液放到顯微鏡或解剖鏡下觀察。
5.鰓檢查鰓,可先用剪刀剪取一小片鰓組織,放在載玻片上,滴入適量的清水,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然後刮取鰓片上的粘液或可疑物,同樣按上述方法進行檢查。 魚的鰓是特別容易被病原體侵襲寄生的部位,取鰓組織時,最好從每一邊鰓的第一片鰓片接近兩端的位置剪取一小塊,寄生蟲大多在鰓小片的這兩個位置上寄生。
6.腸胃檢查腸胃,首先應把腸道外壁上所有的脂肪組織盡量去除乾淨,否則不易進行觀察。 目檢腸道外形,若腸道外壁上有許多小白點,通常是粘孢子蟲或微孢子蟲的孢囊。 肉眼檢查完後,一般是將腸道分為前腸、中腸和後腸三段,分別進行檢查。 胃腸道也是最容易受細菌和寄生蟲侵襲的地方。 除了引起腸炎的細菌外,其他很多寄生蟲如鞭毛蟲、變形蟲、粘孢子蟲、微孢子蟲、球蟲等原蟲以及大型內寄生蟲如復殖吸蟲、線蟲、棘頭蟲、絛蟲等都可經常發現,它們通常寄生在前腸(胃)或中腸,而六鞭毛蟲、變形蟲、腸袋蟲等,一般寄生在後腸近肛門3~6厘米的地方。 檢查時除了注意發現較大型的寄生蟲外,還應注意腸內壁上有無白色點狀物或瘤狀物,有無潰爛發紅發紫的現象。 如果有小白點,壓破其孢囊,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粘孢子蟲,有時也會是微孢子蟲。 青魚腸裡潰爛或有白色瘤狀物,往往是球蟲的大量寄生。 如果發紅發紫,則一般是細菌性腸炎
7.肝臟檢查肝臟,先肉眼觀察肝臟的顏色有無變化,有無潰爛、病變、白色和腫瘤等。 在肝的表面,有時可發現复殖吸蟲的孢囊或蟲體,有的則有粘孢子蟲、微孢子蟲或球蟲形成的孢囊的小白點。 然後取少許肝組織,放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輕輕壓平,先在低倍鏡下觀察,然後再用高倍鏡觀察,通常在病魚肝臟上可發現粘孢子蟲,微孢子蟲等的孢子或胞囊,有時還有吸蟲的囊蚴。
鏡檢:顯微鏡檢查是診斷魚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有些魚類病原體肉眼看不清或根本看不見,必須藉助於顯微鏡、解剖鏡或放大鏡來診斷。 如白頭白嘴病是由細菌引起的,其症狀是頭、嘴發白,但又往往與車輪蟲病並發。 而患車輪蟲病的病魚中,有時也會有個別病魚頭部或嘴部出現輕微的灰白現象,容易被誤認為是白頭白嘴病。 通過鏡檢,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鏡檢的方法是將從病變部位取少量的組織或粘液置於載玻片上,如是體表和鰓的組織或粘液,應加上少量普通水;是內臟組織則用生理鹽水,然後蓋上蓋玻片,並稍加壓平,於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一般需制2—3塊玻片),先用低倍鏡檢查,當發現有蟲體構造看不准時,再換中倍鏡或高倍鏡檢查。 玻片從左到右,移下一小格,再從右往左,自上而下周而復始地移動,直至整個玻片看完,記下寄生蟲的種類和數量。 少量寄生蟲並不引起魚病,但若隨意在一個玻片上觀察3個視野記數,平均每個視野有20個左右,就應引起注意。
總之,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應把調查到的材料,結合魚病流行季節、各階段發病規律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其原因,作出診斷,然後根據各種病的防治方法,對症下藥,及時總結。

魚鄉:金魚資訊請點擊下面的連結

【魚鄉】我有話要說
【魚鄉】個人金魚屋
【魚鄉】蘭壽資訊
【魚鄉】獅頭資訊
【魚鄉】流金資訊
【魚鄉】蝶尾資訊
【魚鄉】珠鱗資訊
【魚鄉】水質維護
【魚鄉】爆頭增豔
【魚鄉】疾病治療
【魚鄉】細菌分析
【魚鄉】繁殖培育
【魚鄉】器材設計
【魚鄉】器材探討
【魚鄉】藻類抵制
【魚鄉】藻類探討
【魚鄉】濾材探討
【魚鄉】水草探討
【魚鄉】綜合資訊
【魚鄉】金魚新聞
【魚鄉】問與答

魚鄉:聯繫方式請點擊下面的連結

【魚鄉】痞客邦主專頁

【魚鄉】個人臉書專頁

【魚鄉】個人社團專頁

arrow
arrow

    【魚鄉】小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