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魚波豆蟲病(口絲蟲病、白雲病)
(一)病狀:病魚皮膚上有一層乳白色或灰藍色的粘液,使病魚失去原有的光澤。 在魚體破傷處,往往感染細菌或水黴,形成潰瘍,使病情更加惡化。 當蟲體大量侵襲皮膚時,鰓上也出現大量蟲體,由於鰓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因此病魚常游近水錶呈浮頭狀。
(二)病原體:是飄游魚波豆蟲(Ichthyobodo necfor)。 過去曾用過飄遊口絲蟲。 蟲體很小,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金魚、錦鯉、淡水熱帶魚等都常患病。 魚年齡愈小,對此病癒敏感,對幼魚危害最大,能引起幼魚大量死亡。 蟲體大量繁殖的水溫為12~20℃,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節。 此病多發生在水缸和水質較髒的小池中。 大魚在越冬以後,飼料缺乏,患病後也能引起死亡。
(四)防治方法:
1、用食鹽水2%濃度浸洗5~15分鐘。 2、用高錳酸鉀20ppm濃度,水溫10~20℃時,浸洗20~30分鐘;水溫20~25℃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25℃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 3、將水溫保持20~30℃可以防治淡水熱帶魚的魚波豆蟲病。 4、用硫酸銅0-7ppm濃度全池遍灑。
二、斜管蟲病(白翳病)
(一)病狀:病魚瘦弱,體色較深,體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質,使病魚失去原有色彩,嚴重時病魚的鰭條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體寄生在體表和鰓上,破壞組織,使魚呼吸困難,因此病魚游近水錶呈浮頭狀,即使換清水仍不能恢復正常。
(二)病原體:是鯉斜管蟲(Chilodonella cyprini)。 蟲體很小,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此病是魚類常見病,多發生在小缸和水質較髒的水池中。 對當年生幼魚危害最大。 繁殖的水溫為12~18℃,從發現少數蟲體,經過3~5天,就大量繁殖,最初少數魚死亡,繼之大量死亡。 金魚、錦鯉、淡水熱帶魚都會得病,在室外魚池水溫在25℃以上時,通常不會發病,但在室內水缸、水池中,還有此病出現。 在長江流域一帶,每年12月至來年5月為流行季節,我國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與魚波豆蟲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三、車輪蟲病
(一)病狀:病魚瘦弱,體色較深。 當病原體大量侵襲鰓部時,病魚游近水錶呈浮頭狀。 通常沒有特殊病狀。
(二)病原體:是顯著車輪蟲(Trichodina nobilis)通常寄生體表;球形車輪蟲(T?bulbosa)、卵形車輪蟲(T?oviformis),通常寄生在鰓上。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此病主要危害金魚、錦鯉和淡水熱帶魚的幼魚,大魚雖有車輪蟲寄生,通常不會死亡,但生長發育受到一定影響。 水溫在25℃以上時,車輪蟲大量繁殖,每年5月至8月為流行季節。 在水體中有機物含量高,低溫也會大量繁殖。 車輪蟲常常和其他寄生蟲一起形成並發症。 此病危害熱帶魚比其他魚為甚。
(四)防治方法:和魚波豆蟲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四、寄生蟲性皮膚病和爛鰓病
(一)病狀:病魚瘦弱,粘液增多,失去原有光澤。 鰓絲貧血呈淡紅色或蒼白色。 病魚常呈浮頭狀,換水後仍不能恢復正常。 顯微鏡檢查體表和鰓上有大量病原體,應診斷為此病。
(二)病原體:是魚波豆蟲、斜管蟲、車輪蟲、顫動隱鞭蟲(Cryptobia agitata)、鰓陷鞭蟲(C.brachialis)、筒形盃體蟲(Apiosoma cylindriformis)、半眉蟲(Hemiophrys)等。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此病系多病原體的並發症,主要危害當年的金魚、錦鯉和熱帶魚,引起大量死亡。 水溫低時(20℃以下),病原體以波豆蟲、斜管蟲為主;水溫高時(20℃以上),以車輪蟲、隱鞭蟲、盃體蟲為主。 秋末至春末為流行季節,我國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和魚波豆蟲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五、小瓜蟲病(白點病)
(一)病狀: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有白點狀的囊泡,嚴重時全身皮膚和鰭條滿佈著白點和蓋著白色的粘液。 病魚瘦弱,鰭條破裂,多數漂浮水面不游動或緩慢游動。 鰓組織被破壞,因此病魚經常呈浮頭狀。
(二)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成蟲體長0.35~1.00毫米,體寬0.30~0.40毫米。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此病是觀賞魚常見病、多發病。 從魚苗到親魚都會患此病而大量死亡。 小瓜蟲繁殖最適宜的水溫在15~25℃之間,當水溫降低到10℃以下和上升到28℃時,蟲體發育即停止。 此病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 在長江流域一帶,每年3?月,11?2月為流行盛期。 我國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當水溫高至35℃左右時,室外的水缸、魚池不再出現病魚,而室內的水缸、小池仍有此病流行。
(四)防治方法:
1、用硝酸亞汞2ppm濃度浸洗。 水溫15℃以下時,浸洗2?.5小時;15℃以上時, 浸洗1~2小時。 浸洗後在清水中飼養1~2小時,使死掉的蟲體和粘液脫掉。 2、用硝酸亞汞溶液全池遍灑。 水溫在10℃以下時,用0.2ppm濃度;水溫在10~15℃時,用0.15ppm的濃度;水溫在15℃以上時,用0.1ppm濃度。 硝酸亞汞和醋酸亞汞對治療此病有特效,對於斜管蟲、車輪蟲等也有殺滅作用。 但是亞汞類系劇毒藥品,一般不易購到。 3、用冰醋酸167ppm濃度的水溶液浸洗魚體。 水溫在17?2℃時,浸洗15分鐘。 以後相隔3天再浸洗一次,其浸洗2?次為一療程。 4、用孔雀石綠0.3ppm~0.4ppm濃度的水溶液浸洗魚體。 水溫在20℃左右時,浸洗2小時。 浸洗後在清水中飼養1小時,洗去藥液、死亡蟲體和粘液。 在6天后必須用同樣濃度再浸洗1次。 5、用福爾馬林(甲醛)200ppm~250ppm濃度和孔雀石綠1ppm~2ppm合劑浸洗魚體1小時。 浸洗後在清水中飼養1小時,在6天后必須用同樣濃度再浸洗1次。 6、加強飼養管理。 每天投餵活水蚤、水蚯蚓等,增強魚體對小瓜蟲病的免疫力。 已發病的水缸、水泥池先要刷洗乾淨,然後用5%食鹽水浸泡1~2天,以殺滅小瓜蟲及其胞囊。 並用清水沖洗後再養魚。
六、碘泡蟲病
(一)病狀:病魚消瘦或非常消瘦,體表、鰭條上出現如粟米大小的浮白色胞囊,翻開鰓蓋可以見到鰓絲上亦有大量胞囊。 其大小有的如芝麻,個別大如豌豆。 病魚游動速度慢,適應能力亦很差,一旦浮頭或水溫突降就陸續死亡。
(二)病原體:是多種碘泡蟲引起的,常見的有鯽碘泡蟲(Myxobolus carassii)、圓形碘泡蟲(M.ratundus)、異形碘泡蟲(M.dispar)、庫班碘泡蟲(M.kubanicum)等。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體色不鮮豔又無光澤,降低了觀賞價值。 由於鰓上有胞囊,使血液循環受阻,鰓絲負擔過重,嚴重擴大或彎曲變形。 一旦水體低氧,極易引起死亡。 患病的以幼魚為多,有時當年魚、一齡魚也會患病。 錦鯉、紅鯉對此病敏感。 每年5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流行季節,此病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四)防治方法:
1、徹底清壙消毒發病水體(魚缸、魚池),進行預防。 2、禁止用魚池水、湖水或水庫水來飼養金魚、錦鯉,預防碘泡蟲感染。 3、加強飼養管理,經常餵給水蚤、水蚯蚓、搖蚊幼蟲等鮮活動物性食料,增強魚體抗病力。 目前治療尚無良方。
七、球孢蟲病
(一)病狀:與前述碘泡蟲病相似。
(二)病原體:常見的有3種球孢蟲,即鯇球孢蟲(Sphaerospora ctenopharyngodoni)、黑龍江球孢蟲(S.amurensis)、鰓絲球孢蟲(S.branchialis)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患病的多數是幼魚,少數一齡以上的大魚也患病。 每年6月至8月下旬為流行季節,我國長江流域各地都發生過此病。 其它情況與碘泡蟲病相似。
(四)防治方法:與碘泡蟲病的防治相同。
八、三代蟲病
(一)病狀:病魚瘦弱,初期呈現極度不安,時而狂遊於水中,時而急劇側遊,在水草叢中或缸邊撞擦,企圖擺脫病原體的侵擾。 繼之食慾減低,游動緩慢,終至死亡。 少量病原體則不顯病狀。
(二)病原體:是中型三代蟲(Gyrodactylus medius)、細錨三代蟲(G.sprostonae)和秀麗三代蟲(G.elegan)。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三代蟲寄生體表和鰓上,刺激魚體分泌過多粘液,奪取營養,以致魚體逐漸消瘦,對金魚、錦鯉和熱帶魚的魚苗、當年魚危害極大,能引起大量死亡。 據文獻記載,長約17厘米的當年鯉魚,由於三代蟲大量寄生,可以引起眼角膜混濁及失明症。 著者也發現少數全長2?厘米的金魚苗,發生類似的失明症。 對一齡以上的大魚危害較小。 三代蟲繁殖最適宜的水溫為20℃,因此在長江流域4?月為流行季節。 全國各地都有此病流行,而華北地區更為嚴重。
(四)防治方法:
1、用20ppm濃度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洗病魚,與防治魚波豆蟲病相同。 2、用0.2ppm~0.4ppm濃度的晶體敵百蟲溶液全池遍灑。
九、四鉤蟲病
(一)病狀:初期病狀不明顯,後期鰓部稍有腫脹,其他與指環蟲相似。
(二)病原體:是多種四鉤蟲(Tetraonchus spp.)。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四鉤蟲寄生在鰓上,用四個錨鉤和許多邊緣小鉤鉤在鰓組織中,破壞鰓組織。 主要危害?羅鬥魚、藍三星、*尾鬥魚、圓形鬥魚等鱸形目的淡水熱帶魚,幼魚抗病力弱,引起大量死亡,水溫25?0℃時四鉤蟲大量繁殖,其它情況與指環蟲病相似。
(四)防治方法:與防治指環蟲病相同。
十、指環蟲病(一)病狀:初期病狀不明顯,後期鰓部顯著腫脹,鰓蓋張開。 翻鰓金魚可看見鰓上有乳白色蟲體,鰓絲通常不鮮豔。 有時病魚急劇側遊,在水草叢中或缸邊撞擦,企圖擺脫指環蟲的侵擾,最後游動緩慢,衰竭而死。
(二)病原體:是多種指環蟲,金魚鰓上有中型指環蟲(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壞鰓指環蟲(D.vastator)和弧形指環蟲(D.arcuratus)。 錦鯉鰓上有壞鰓指環蟲、伸展指蟲(D.extensus)。 熱帶魚鰓上有壞鰓指環蟲、大鉤指環蟲(D.magnihamatus)等。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指環蟲寄生在鰓上,用一對錨鉤和14個邊緣小鉤鉤在鰓絲組織中,破壞鰓組織,刺激鰓分泌過多的粘液,妨礙呼吸。 它以鰓組織和血球為食物,造成魚體貧血、消瘦、血液中的單核和多核白血球增多。 當年金魚、幼魚寄生5~10個指環蟲就能致致死。 不溫20~25℃時,適宜指環蟲繁殖,因此每年春季至初夏季和秋季為流行季節(長江流域)。 大量寄生也能使一齡以上的大魚死亡。 近年來,在武漢市發生大金魚死亡的多次病例,金魚在密養條件下,指環蟲病的危害有日趨嚴重的趨勢,應該引起金魚愛好者的注意。 全長在12cm以內的當年魚易患指環蟲病,大錦鯉有較強的抗病力,雖有指環蟲寄生,通常不會死亡,但生長發育受到較大的影響。 熱帶魚也是幼魚患病病例多些,大魚抗病力較強。
(四)防治方法:和三代蟲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十一、寄生蟲性白內障病(一)病狀:眼睛中的水晶體混濁,呈乳白色,嚴重對整個眼睛失明或水晶體脫落。 因此,病魚不能正常攝食,以致魚體瘦弱或極度瘦弱而死。 有些病魚一隻眼睛患病,生長、發育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病原體:是複口及蟲(Diplostomulum)的囊蚴。 在金魚眼中發現湖北复口吸蟲(D.hupehensis)和倪氏复口吸蟲(D.niedashui);在錦鯉眼中僅發現湖北复口吸蟲。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病魚水晶體混濁,首先是影響到觀賞價值。 患病的多數為一齡以上的大魚,特別是龍睛,患病最為普遍。
(四)防治方法:經常餵給活的水蚤、水蚯蚓、搖蚊幼蟲等,病魚還能夠依*嗅覺吃到飼料。 水族缸、水池裡一旦發現錐實螺(土螺、薄殼螺)立即清除。 目前缺少有效治療方法。
十二、似嗜子宮線蟲病(紅線蟲病)
(一)病狀:金魚鰭條中有紅色線蟲,錦鯉鱗片隆起,鱗下盤曲有紅色線蟲,鰭條、鱗片充血發炎,鰭條破裂,往往感染水黴首使病情加重。
(二)病原體:是似嗜子宮線蟲(Philometooides)。 金魚鰭中是鯽似嗜子宮線蟲(Ph.carassii),雌蟲體長22~50毫米;錦鯉鱗下是鯉似嗜子宮線蟲(Ph.cyprini),雌蟲體長100~135毫米。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僅金魚、錦鯉患病,熱帶魚無此病。 此蟲是胎生,成熟蟲鑽破鰭條或鱗片,部分蟲體浸到水中,由於滲透壓改變而蟲體破裂,幼蟲便散到水中被溫劍水蚤、近親劍水蚤、薩氏中鏢水蚤等中間宿主吞食後,幼蟲在水蚤體腔中發育,從天然水體中撈取水蚤餵魚而感染。 幼蟲再從金魚腸道鑽到腹腔中發育為成蟲,雌蟲、雄蟲在魚鰾上交配,雌蟲於秋末遷移到鰭條中或鱗下發育成熟。 有時雌蟲遷移路線有錯誤,鑽到圍心腔中,金魚、紅鯉便死亡;有時鑽到腎臟中,引起腎充血發炎,腹水腫。 有時線蟲寄生數量較多,病魚並沒有死亡,但大魚往往不能成熟產卵。 雌蟲於4-5月間發育成熟,因此流行季節是春季(長江流域),雌蟲於秋季遷移,秋季亦是流行季節。 上海市、浙江、江蘇、湖北等此病發病率較高。
(四)防治方法: 1、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仔細檢查金魚的鰭條是否有淡紅色的雌蟲,錦鯉鱗下是否有紅色蟲體。 方法是對光用肉眼或放大鏡檢查。 2、用細針挑破鰭條或挑起鱗片,將蟲體挑出。 然後用呋喃唑酮1%濃度塗抹傷口和病灶,每天1次,連續3天。 最好結合呋喃唑酮全池遍灑。 3、用呋喃唑酮0.5ppm~0.8ppm全池遍灑,促使魚體傷口癒合,預防致病菌感染。 4、用晶體敵百蟲0.4ppm~0.6ppm濃度全池遍灑,殺滅池中陽性劍水蚤類,5月下旬及6月上旬各遍灑一次。 日本用此法已消滅錦鯉的紅線蟲病。
十三、毛細線蟲病(一)病狀:病魚瘦弱,體色偏黑,失去光澤。 病魚離群獨遊。 蟲體頭部鑽入魚腸壁的粘膜層內,破壞腸壁組織而使其它病原菌侵入,引起消化道發炎並可致魚死亡。 少量寄生時,一般幼魚感染1~3條,往往病狀不明顯,但生長發育受到嚴懲影響。
(二)病原體:是多種毛細線蟲(Capillaria spp.)雌蟲體長4.99~10.13毫米。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毛細線蟲主要危害幼魚,能引起大量死亡。 金魚、錦鯉腸內發現蟲體,沒有死魚的病例。 熱帶魚中斑馬魚、虎波魚等均有發病死亡病例。 一齡以上的大魚,雖毛細線蟲寄生,往往不顯病狀,成為帶虫者。 病魚吞食毛線蟲的含胚卵而感染。
(四)防治方法: 1、發病的水族箱和魚池用生石灰120ppm加漂白粉10ppm清塘消毒。 單用生石灰無效。 2、加強飼養管理,保證幼魚有充足的商品飼料,以免幼魚吞食池底碎屑而使含胚蟲卵進入消化道而感染。 3、保證幼魚有充足的鮮活飼料增強抗病力,使幼魚快速生長。 4、用晶體敵百蟲(90%),按每公斤魚體重每天用藥0.1~0.15克,拌入飼料或做成顆粒藥餌投餵,每天1次,連續6天,可有效殺死腸內毛細線蟲。
十四、新蚤病(一)病狀:病魚身體消瘦發黑,在體表和各鰭條特別是在背鰭、尾鰭上和鼻孔附近,可見到許多小白點(比芝麻稍小)。 有時鰓絲、鰓耙上也有。 病魚常有浮頭現象。
(二)病原體:
是日本新蚤(Neoergasilus japonicus)和長刺新蚤(N.longispinosus)。 雌蚤體長0.75~0.85毫米。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主要危害幼魚,較多寄生能引起死亡,一齡大魚也有患病的,但通常不致死,魚體消瘦,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新蚤寄生在鰓絲上危害較大,直接影響魚的呼吸功能。 春季至秋季為流行季節。 金魚、錦鯉感染率較高,熱帶魚感染率較低。
(四)防治方法: 1、禁止用湖水、池水、水庫水直接來飼養觀賞魚,防止感染。 2、用高錳酸鉀1%濃度塗抹體表和鰭上的新蚤,每天1次,連續2天,有效雜死新蚤。 3、用高錳酸鉀20ppm濃度浸洗魚體。 與防治魚波豆病相同。
十五、錨頭蚤病(針蟲病、鐵錨頭病)
(一)病狀:初期病魚呈現急躁不安,食慾不振,繼而魚體逐漸瘦弱。 細檢魚體上有一根根半透明的針狀蟲體,一頭插入肌肉組織,其四周發炎紅腫,有因溢血而出現的紅斑,繼則魚體組織環死。 嚴重時病魚死亡。
(二)病原體:是鯉錨頭蚤(Lernaea cyprinacea)。 雌蟲體長6-12.4毫米,體寬0.6~0.8毫米。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錨頭蚤對小魚的危害很大,只要有2-4個蟲體寄生一尾魚,就能引起死亡。 有時它寄生於魚眼和口腔處,影響魚類攝食。 錨頭蚤主要危害金魚、錦鯉,熱帶魚中的中華鰟鮍、虎紋鲃偶有感染。 在長江流域一帶從4月至9月為此病流行季節。 從天然水體中撈取水蚤時,將其足幼蟲帶入養魚缸(水池)中而使魚體感染。
(四)防治方法:
1、魚體上有少數蟲體,可立即用鋒利的剪刀將蟲體剪斷,用紫藥水塗抹傷口,再用呋喃西林溶液全池遍灑,控制傷口不再感染病原菌。 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防治方法相同。 2、用高錳酸鉀1%濃度水溶液塗抹蟲體和傷口,約經30秒鐘,放入水中;次日再塗抹藥一次,同樣用呋喃西林溶液全池遍灑。 上述藥物和處理方法能使錨頭蚤死亡,並經過4-8天,蚤體腐爛而軟化,然後用鑷子將蟲體輕輕取蟲蟲,再塗沫1%的呋喃西林溶液,使傷口很快癒合。 有些書刊介紹用鑷子直接將蟲體拔出,著者認為這種方法不妥當,因為錨頭蚤的頭部就像錨一樣深鑽在肌肉裡,強拉出來,反而損傷魚體。 3、如果室外魚池大量感染,則用八萬分之一至五萬分之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水溫20~30度時,浸洗1小時左右,能有效地殺滅錨頭蚤。
十六、魚虱病(一)病狀:初期病魚急劇快遊,進行掙扎,企圖擺脫蟲體,有時1-3個蝨寄生在小魚的身體一側時,魚體就失去平衡。 大魚患病時,表現極度不安,如草金魚、錦鯉等常躍出水面,或在水中狂遊,最後魚體瘦弱衰竭而死。
(二)病原體:是日本蝨(Argulus japonicus)。 體長4.4-5.3毫米,背甲寬3.1-3.7毫米。
(三)危害和流行情況:魚蝨以其尖銳的口刺,刺傷魚的皮膚,吸食血液與體液,造成機械性創傷,使魚體逐漸消瘦。 口刺基部有毒腺細胞,分泌毒液,對魚體產生強烈的刺激。 由於皮膚被魚蝨造成了許多傷口,使致病菌侵入和繼發感染水黴,從而加速了病魚的死亡。 金魚、錦鯉、熱帶魚都有會感染。
(四)防治方法:
1.用敵百蟲早(晶體,含有效成份90%以上)0.25ppm-0.50ppm濃度全池遍灑。 2.用敵百蟲早(晶體)1:1000至1.5:1000濃度的水溶液,浸洗魚體2-5分鐘,魚體和蝨都有麻醉現象,蝨很快從魚體上脫落,魚體放入清水中,很快就恢復正常。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二)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三)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四)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五)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六)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七)

【魚鄉】金魚疾病相關知識(八)

魚鄉:金魚資訊請點擊下面的連結

【魚鄉】我有話要說
【魚鄉】個人金魚屋
【魚鄉】蘭壽資訊
【魚鄉】獅頭資訊
【魚鄉】流金資訊
【魚鄉】蝶尾資訊
【魚鄉】珠鱗資訊
【魚鄉】水質維護
【魚鄉】爆頭增豔
【魚鄉】疾病治療
【魚鄉】細菌分析
【魚鄉】繁殖培育
【魚鄉】器材設計
【魚鄉】器材探討
【魚鄉】藻類抵制
【魚鄉】藻類探討
【魚鄉】濾材探討
【魚鄉】水草探討
【魚鄉】綜合資訊
【魚鄉】金魚新聞
【魚鄉】問與答

魚鄉:聯繫方式請點擊下面的連結

【魚鄉】痞客邦主專頁

【魚鄉】個人臉書專頁

【魚鄉】個人社團專頁

arrow
arrow

    【魚鄉】小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